山东汽车工程学会
当前位置:
主页 > 科普活动 >

2024《中国汽车工业年鉴》精彩看点(十一)——2023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概况

发布时间:2024-09-04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


   过去十余年,电动化改变了中国汽车产业竞争格局。近几年,汽车与5G、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速融合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带来新动力。随着消费者对汽车智能化、安全性、舒适性需求的提升,智能驾驶功能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汽车企业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手段。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将继续迭代创新,推动整个汽车行业向前发展。

   1 发展概况

   1.1 市场环境:驾驶辅助车型渗透率快速提升,自动驾驶车型开始试点示范

   2023年是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快速商业量产落地的一年,L2级驾驶辅助车型市场渗透率快速提升,L3及以上级别自动驾驶车辆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开启,推动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量产落地进入一个新阶段。近年来,中国组合驾驶辅助汽车产品市场渗透率从2019年的6.8%提升至2023年的50%,2025年市场渗透率预计达到70%,2030年这一比例有望达到90%。各品牌旗舰自动驾驶车型相继获得L3测试牌照。

   1.2 政策环境:挖掘数据价值,筑牢安全屏障,促进产品技术迭代与商用化

   发展方面,国家促进数据要素利用和数据价值释放。国务院发布《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要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两大能力。安全方面,数据安全合规便利度不断提升。智能驾驶方面,高级别智能网联汽车商用化加速,监管要求进一步细化。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在2023年12月开启试点申报,逐步推动L3及L4级别智能网联汽车的商业运营。

   1.3 技术环境:AI(人工智能)大模型和城市NOA(导航辅助自动驾驶)开始落地,轻量化地图引领新潮流

   AI大模型开始应用于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随着AI大模型的崛起,汽车智能座舱迎来了全新的多模态输入场景,包括视觉、听觉、触觉,推动语音助手、情感互动等应用的创新。智能驾驶开城之争日益激烈。城市领航更加贴近消费者日常生活,其驾驶环境复杂,要求智驾系统能力更高,实现城市领航才能更快推动自动驾驶落地。

   1.4 产业竞争环境:科技企业和整车企业纷纷构建基于自身发展的生态体系

   在电动化与智能化发展的大趋势下,汽车产业边界不断扩展,涉及的技术与服务要素日益增多,单一企业难以全面掌握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所有要素。因此,通过生态共建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已成为汽车行业内的共识,也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2 发展趋势

   2.1 大模型更多上车成为必然趋势

   大模型技术迅速在汽车行业中得到应用,多款车型已搭载或计划搭载大模型技术,标志着大模型上车时代的来临。大模型上车不仅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一步。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场景的扩展,大模型将在提升用户智能化体验、推动汽车产业创新升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2 品牌向下引领汽车市场新变革

   智能驾驶技术落地体现在规模化商业应用上,平衡工程能力、用户体验和成本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技术的进步,智能驾驶功能不仅日趋成熟,成本也在不断下降,让更多的消费者能够享受到智能驾驶带来的便利和安全。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的加剧,品牌向下战略成为企业获取市场份额的重要方式。

   2.3 车路云一体化带动探索智能网联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

   随着5G等先进通信技术的普及,车路协同技术正在迅速发展,为智能驾驶提供更多支持。车路云一体化架构的推进,不仅意味着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的深度融合,更预示着一个智能交通新时代的来临。在这一架构下,智能网联汽车依托先进的感知及计算能力,可以实时地与车、基础设施以及行人进行信息交互,极大提升交通的安全性和通行效率。

   3 存在的问题

   1)L2和L3及以上级别智能网联汽车商用化分别面临不同的政策和产业挑战。政策层面,L2级组合驾驶辅助系统暂无明确的技术要求,L3及以上级别的自动驾驶汽车上路行驶仍受到法律法规限制。L3及以上级别智能网联汽车还面临着长尾效应、商业化规模效应未形成等问题。

   2)车路云一体化盈利模式不清与基础设施供给不足。在需求不足和成本偏高的双重压力下,产业发展信心不足和推进缓慢。同时,场景和基础设施供给不足反过来影响汽车企业探索商业路径和盈利模式的积极性,形成负反馈循环,最终导致车路协同应用推进缓慢。

   3)数据安全壁垒对企业的全球业务协同提出了挑战。美国对中国禾赛科技、旷视科技等企业实施限制措施,将这些企业纳入“中国涉军企业”名单,对企业的海外市场拓展和在美国股市留存造成不利影响。未来,美国还将继续对中国制造联网汽车开展国家安全风险审查,为中国智能网联企业全球业务协同带来不确定性风险。

   4 发展建议

   1)加快智能网联汽车立法进度,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品技术验证与商用化。

   推动组合驾驶辅助监管政策尽快出台,优先解决突出矛盾。建议考虑将组合驾驶辅助功能与产品准入管理相结合,相关管理制度建设根据产业实际分阶段、分步骤进行。加快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准入与上路通行试点工作进度,及时总结试点经验,为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制修订提供参考。

   2)通过“车路云一体化”试点为推动车路协同规模化发展积累经验。202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委联合开展“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工作,以城市为申报单位,进一步统筹各方资源,打破碎片化场景,探索车路协同应用模式。试点申报城市应明确商业化运营主体,探索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模式,鼓励数据流通与应用,推进数据共享,推动形成新模式新业态。

   3)企业提前做好数据安全应对准备确保全球业务的稳健发展。首先,加强内部数据安全管理,通过建立完善的数据保护机制,确保数据的合规性和安全性。其次,积极与国际合作伙伴开展开放透明的沟通,明确数据安全的标准和要求,增强双方的理解和互信。在海外市场拓展中,除了深入了解并严格遵守当地法律法规,特别是数据跨境传输和存储的相关规定外,还应关注相关国家的动态,以便及时调整市场策略。

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年鉴CAIY


0